泉州市区连发两起情绪杀人案 有钱没钱都不能太强势

  华体会日前,泉州市区接连发生两起凶杀案,都是因为“钱”,都是当事双方情绪恶劣导致的悲剧,给家人留下了无尽的伤痛,也令人深思。专家称,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,不少人心理压力大,因此,遇事冷静、三思而后行,相当重要。

  5月7日,泉州市区广益花园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(导报曾报道),叶某权(56岁)、李某璇(53岁)夫妇在家中被人用羊角锤杀害。5月8日凌晨1时许,犯罪嫌疑人陈某继(男,27岁,泉港区人)在泉州一居民小区角落被警方抓获。

  警方介绍,犯罪嫌疑人陈某继毕业于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,2008年12月以优异成绩应聘到案发地广益花园内一家证券公司做客户经理。

  而叶氏夫妇,家境富裕,几年前拿50万元资金,委托陈某继炒股,刚开始陈某继为他们赚了三四十万元,但最后亏得只剩下几十元。在这种情况下,叶氏夫妇要求陈某继赔偿损失,不赔就要告他;陈某继希望宽限赔钱日期,或分期付款,双方意见相左引发了杀人案。

  10日上午11时许,泉州市区泉秀街东方大酒店员工宿舍发生血案。酒店传菜员张某光没听从餐饮部主管祝某的指挥而被辞退,他向该主管多次讨要100元押金和几天的100多元工资未果,用剪刀捅死年仅25岁的主管,随即向丰泽警方投案自首。

  导报记者在审讯笔录中看到,张某光今年39岁,未婚,龙岩永定人。5月7日晚,因主管祝某叫他收拾餐桌他不听话就被主管开除了。之后他多次向祝某讨要押金及工资,祝某都以 “老板未签字”为由不给钱。他说:“其实老板天天在酒店里,我怀疑主管在故意刁难。”

  宿舍楼内几名酒店目击员工说,5月10日上午,张某光在客厅打电话给祝某要钱,双方在电话中发生争吵互骂,祝某怒气冲冲地从宿舍下楼梯,刚走到院子,两人便扭打起来,张某光用剪刀(从前在服装厂工作)向主管祝某连捅几刀。

  泉州市资深心理咨询师张泓女士接受采访时说,这两起案件都是典型的情绪型犯罪。当人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,由于认识范围缩小,内控能力减弱,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,从而产生具有突发性和难以抑制性等特点的行为。此种行为往往具有残暴性,且不计后果性,尤其容易发生在性格内向的人身上。

  据介绍,证券公司客户经理陈某继今年27岁,谈工作时很活跃,但平时生活上,好像很木讷和心事重重,言语少,内向。邻居说他很像他父亲,“老实巴交的,很倔强”。案发前已经结婚,有一个不到2岁的女儿,案发后母亲已经是白发苍苍;而在被害人的家里,也留下了年逾九旬的老母。

  东方大酒店员工张某光从14岁起就外出打工,家中有七旬老母。舍友说他在宿舍沉默寡言,性格孤僻,别人喝酒聊天,他就睡觉或吃水果,也不见他和家里打过电话。

  昨日,导报记者还看到,遇害者祝某的父母在东方大酒店门前讨要赔偿,还见到遇害者年轻的妻子和2个月大的孩子,非常无助。

  专家介绍,情绪型犯罪不同于蓄意谋杀,当惨案发生后,犯罪者马上就会后悔,死难者“后悔也来不及了”,造成的后果是给双方家属留下“无尽的伤痛”。这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。

 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,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,缺乏冷静和包容。专家称,每个人遇事都应该理智、冷静、稳重,三思而后行,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,学会宽容和忍让,这样才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环境的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