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三角关系中的孩子

  华体会重要的三角理论:每当一个家庭的二人系统遇到问题时,就会自然地把第三者扯入他们的系统中,作用是减轻二人间的情绪冲击。因此,父母不和,子女常会不自觉地加入他们的阵线,形成一种三角关系,比如:“两个孩子和父母”、“父母两人和一个孩子”的三角关系等等。

  被卷入这三角的孩子,是最忠心于父母的孩子,他们往往出现各种心理病症或行为问题,目的却是要保护或平衡父母间的纠纷。当父母的关系面临着较大压力时,他们会把关注点转移到孩子身上,以缓解自身的矛盾,维持着夫妻间的一种虚幻平衡。他们会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和弱点,从而投入过多的关注,孩子因此变得有了更多的问题。这些问题可以吸引父母的关注,减少夫妻关系的压力。

  萨尔瓦多.米纽庆(Salvador Minuchin)描述了两种类型的三角关系:绕开(Detouring)和跨代联合(cross-generational coalitions)。绕开(Detouring):当父母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、不是直接对对方生气或者批评时,他们可能把关注点从自身转移到孩子身上,关注儿童的消极面或者亲子冲突,这可能强化孩子的不适应性行为。儿童可能被视为家庭中的问题成员。这样父母就从自身婚姻子系统的紧张状态中转移出去了。可以用“替罪羊”来指代这种三角关系,为了避免父母的婚姻冲突,儿童的幸福被牺牲掉了。

  跨代联合(cross-generational coalitions):父母当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尝试获得孩子的支持来反对另一方。跨代联合也存在于当父母中的某一方对孩子的需要做出反应、过度关注和投入,而另一个父母变得退缩和越来越没有反应。在后一种情况下,儿童得到的关注是支持性的而不是批评性的或者冲突性的。Minuchin认为在跨代联合的情况中也部分地与心身疾病发生联系,而且最近的研究显示与婚姻的危机有关。

  这两种类型的三角关系,有的是孩子主动卷入的,有的是被动卷入的,不同的类型带给孩子的影响也不一样。

  遇到一个孩子,父母在其小学阶段经常吵架,每次一大吵,母亲就离家出走,父亲气着说,走了就别回来了。母亲会在离开家之后,电话问孩子,了解爸爸的态度。孩子只能说,爸爸让你赶紧回家。孩子长期处在拉扯、割裂的不安全关系中,之后父母分居,依然常把孩子牵扯到关系中,经常因为“孩子的问题”吵架,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中,父母才真正离婚,父母觉得自己不离婚是对孩子好,然不知,孩子内心更期盼他们早点离婚。父母的“当局者迷”,迫使孩子不得不卷入父母二人关系中,承受父母婚姻关系中矛盾的火力,这个孩子在情绪、人际关系、适应力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问题。

  当父母关系冲突时,其中一方会把冲突的情绪传递给孩子,比较常见的是孩子和母亲形成紧密的关系联盟,母亲会在孩子面前数落父亲的不足,孩子依靠在母亲身边,一起对抗父亲,当父亲想要教育孩子时,发现自己无法进入他们的关系之中。孩子知道自己有支持,发生问题会有人撑腰,因为撑腰的人也需要孩子的情绪支持,父亲的角色在家庭中就会逐渐边缘化,母亲对父亲的缺位更加不满,会无形中加固与孩子的联盟,三角关系更加稳固,而这个家庭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大。孩子也会持续地出问题,从家庭治疗的角度,一个持续出问题的孩子,一定是站在父亲或母亲的肩膀上的。

  面对父母的冲突,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,孩子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造成的,他们会变得特别听话、懂事,十分留意父母的一举一动,及时当好父母关系中的“灭火员”,刻意做一些事情让他们高兴。有一些家长额外自豪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独立,从不需要操心,这种“小大人”似的孩子,通常难以发展成自信、独立的个体,不懂得索取和表达自己的需要,习惯性自我压抑。在人际关系中,会倾向于牺牲自己,有情绪无法表达,进而形成自我攻击,会用独立、坚强的假象掩饰低自尊的自我。真正独立的个体,是在爱的滋养下,经历风霜,茁壮成长的。

  家庭中,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位置,父母有父母的使命,孩子有孩子的角色,当父母亲密关系中出现问题时,父母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,避免将孩子卷入到关系中,在家庭中为孩子撑起快乐健康成长的天空。